長風破浪正其時
——楊泗港改擴建二期工程巡禮
[《長江日報》2008-04-15 第5版<大通關> 陳黎 蔡小玲 ] 漢陽鸚鵡洲頭,一派繁忙景象。一臺臺巨型起重機正不停地揮舞著強壯的吊臂,轉運著碼頭的集裝箱,秩序井然;另一邊是二期改擴建工程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已進入收尾階段。這里便是目前長江中上游集裝箱實際吞吐量最大的碼頭——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的專有港口,俗稱楊泗港。
1996年以前, 楊泗港只是一個以裝卸煤炭、糧食為主的件雜散貨碼頭,而如今的楊泗港已一躍成為湖北省外貿進出口貨物的主要集散地,并于2006年開展其二期改擴建工程。
目前,楊泗港承擔著全湖北省70%以上的外貿進出口貨物的裝卸,是本地區進出口貨物主通道和主口岸。隨著今年5月二期改擴建工程的全面竣工并相繼投入使用,楊泗港將為武漢地區乃至湖北省內外貿經濟的發展,搭建一個更闊大、更通暢的港口物流平臺。
勵精圖治 吞吐能力大幅增長
從一個散貨碼頭成長為區域大港,在這10余年勵精圖治、奮勇開拓中,楊泗港善于把握機遇,突破發展。
1996年,楊泗港順應市場的需求,開始從事專業的國際集裝箱裝卸、運輸業務,成為武漢最早對外開放的碼頭之一。2000年以來,湖北地區的集裝箱運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給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03年6月1日,武漢港務集團與上海港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共同出資,在原基礎上,組建了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投資6000多萬元對碼頭、堆場、機械設備進行了改造和更新。
合資改制后的楊泗港,更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績單”: 2003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萬標箱,2004年完成14萬標箱,2005年完成17.8萬標箱,2006年完成24.1萬標箱, 2007年完成25.7萬標箱。
幾年間,盡管楊泗港的集裝箱年通過能力已由8萬標箱提升到25萬標箱,成為湖北武漢地區港口集裝箱裝卸的骨干企業和重要的外貿運輸口岸。然而,港區規模偏小,集箱泊位處于飽和狀態,生產能力不足等客觀因素嚴重制約了港口作用和功能的發揮,也不利于武漢地區物流業的進一步壯大和發展。
因此,港區改擴建二期工程成為楊泗港創新求變、壯大發展的契機和轉折點。2006年5月14日,港區改擴建二期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批準,這一重大消息意味著,武漢建設航運中心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抓住機遇 二期改擴順應需求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中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武漢及周邊集裝箱運輸業近幾年發展迅猛,港口發展現狀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及水運的需要。為此,省市政府相當重視長江航運的發展建設,提出在“十一五”期間打造武漢航運中心的發展規劃。根據武漢市的港口總體規劃,武漢地區集裝箱運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在楊泗和陽邏兩個港區進行裝卸、中轉,并提出“近期重點發展楊泗、遠期重點發展陽邏”的思路。即在2010年前以楊泗港為主,實現50萬標箱/年的吞吐能力,2010年以后,以陽邏港為主,在2015年達到130萬標箱/年的吞吐能力,在2020年左右,楊泗港區達到80萬標箱/年的吞吐能力,陽邏港區達到200萬標箱/年的吞吐能力。一位專家在點評武漢市港口總體規劃戰略時說,“一城兩港” 既立足現在,也著眼未來,它是武漢口岸建設的一個重要思路。
武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 顧強生
武漢市對兩港區的服務范圍、性質和功能的規劃為:楊泗港區集裝箱主要以武漢經濟開發區、吳家山臺灣科技工業園和漢口地區產生的集裝箱為主,楊泗港區要體現更好地為武漢地區經濟建設而服務。而陽邏港區則以陽邏開發區、省內其他地市產生的集裝箱以及中轉箱為主。
未來幾年,長江航運以及港口物流企業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這對楊泗港而言,無疑又意味著重大的機遇。隨著二期改擴建工程的全面竣工,一個更有實力、更具規模的楊泗港將在這一輪充滿機遇的市場潮流中“乘風破浪”。
據楊泗港有關人士介紹,二期改擴建工程涉及碼頭、堆場建設、設備購買、信息系統擴容等多個方面,擴建后港區將可達到50萬標箱的吞吐能力。目前,二期改擴建工程正加緊實施,已經提前計劃時間兩個月完成了12.1萬平方米的堆場、道路建設任務,5臺大型龍門吊也先后配置到位,并已經投入生產作業,主要承擔內貿集裝箱堆存、轉運作業任務。此外,碼頭前沿322米的岸壁式碼頭水工工程部分已經完工,第一臺岸橋已經開始安裝,已經形成初步的生產能力。
捷足先登 七大優勢強力助推
武漢沌口開發區的一位負責人,談到楊泗港的二期改擴建工程時說,武漢幾個開發區每年有500億的招商引資項目,有近一半是看中楊泗港口的區位優勢而來漢投資。許多專家也指出,打造長江中上游區域的外貿運輸大港,楊泗港具備七大優勢:
一是政策利好。隨著國家建設黃金水道戰略的加速推進,“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投資150億元系統整治長江干線。2006年11月,交通部和沿江七省二市簽署了《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隨后,省政府出臺《加快全省長江水運業發展意見》,亮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工程,要求以武漢港為龍頭,整合全省港口資源,10年建設,形成輻射鄰省的港口群,建設長江中游最大集裝箱集并港、最大散貨中轉港、最大外貿運輸港、最大旅游集散港。
二是設施良好。2003年合資改制后的楊泗港投入6000多萬元實施了一期改擴建工程。改造后的公司作業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正在進行的二期改擴建工程共投資3.35億元,內容為:在現集裝箱碼頭上游新建2個3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泊位,增加碼頭長度322米,新建集裝箱專用貨場17.1萬平方米,配置岸邊裝卸橋3臺,堆場龍門吊10臺,集卡車12臺,空箱堆高機2臺,正面吊2臺。該工程 2008年竣工投產,屆時,楊泗港年吞吐能力將達到50萬-75萬標箱。
三是地理位置優越。楊泗港位于長江中游武漢段北岸的漢陽鸚鵡洲頭,在武漢長江大橋與白沙洲大橋之間,距長江一橋3公里,距長江三橋2.5公里,緊臨“兩區一園”,地處沌口經濟開發區、東湖高新開發區、吳家山臺商工業園的中心:距沌口經濟開發區5公里、距東湖高新開發區10公里、距吳家山臺商工業園10公里。公路貫通318國道和京珠高速公路,鐵路通達京廣、京九、襄渝鐵路以及沿海各港。
四是服務高效。據了解,楊泗港率先在國內內河港中運用TOPS集裝箱碼頭營運管理系統和無線終端系統,這種先進的港口管理系統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港口作業效率和服務質量。開通了“武漢-上?!?、“武漢-洋山”等直達班輪,將武漢到上海的航運時間由通常的4天縮短為3天,減少了運轉周期,給武漢及周邊地區的外貿出口業務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在原來24小時承諾服務的基礎上,推出了“兩個100%、兩個1小時、兩個30分鐘、兩個5分鐘”的八項服務承諾。
五是延伸服務良好。楊泗港不僅是集裝箱碼頭裝卸的專業港口,其完善的港口物流服務功能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包括:集裝箱碼頭裝卸業務,為客戶提供集裝箱裝卸船、上下車、查驗箱、熏蒸箱等服務等。
六是通關服務卓越。為了配合政府、海關實施“大通關”建設,建立良好的通關平臺,楊泗港設有較為齊全的通關服務基礎設施。2002年新建的聯檢大樓,提供給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聯檢單位集中統一辦公,實現了一棟樓辦公、一條龍服務,為各船代、貨代公司提供方便,極大地提高了通關速度。
七是內部管理嚴密。楊泗港在建立與運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把握其原則精髓,以提高效率、改進質量、優質服務為宗旨,結合行業實際運作特點,建立了具有較強適宜性的管理體系,為廣大客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服務。
江海直達春潮涌,長風破浪正其時。隨著楊泗港改擴建二期工程的勝利竣工,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將憑借楊泗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先進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服務,為武漢口岸大通關大物流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