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6月18日, 上海港、武漢港合資組建的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聯手構建長江中部樞紐港口。省市領導周堅衛、李憲生、葉金生、胡曙光、尹維真、羅國風,上海市副市長楊雄,以及武漢市有關單位、企業的領導等出席了掛牌儀式。
武漢港務集團的成立,是引進來戰略與走出去戰略成功結合的產物,是港口從單一產權到多元產權的轉折,是新一輪經濟增長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開端。是深化國企改革的實踐,是兩地領導高瞻遠矚的成果,是兩港精誠合作的結晶。
新公司注冊資本67390萬元,武漢國資委占45%,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占30%,上海港集裝箱占25%。
新公司將致力于實現“三主地位”的目標,即武漢地區港口企業主骨架,長江航運主樞紐,華中物流主通道。經過3-5年建設發展期,形成五大港區,五大支柱產業的新業態。即以集裝箱裝卸、散雜貨裝卸、物流為主的漢陽港區;以旅游客運、房地產置業為主的漢口港區;以集裝箱裝卸、散雜貨裝卸、物流為主的陽邏港區;以汽車滾裝、重件裝卸為主的沌口港區;以石油液化氣、危險品裝卸為主的左嶺港區。按效益和專業化原則,逐步形成集裝箱裝卸、散雜貨裝卸、旅游客運、港口物流、房地產置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凸現武港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再經過5-15年的建設發展,將形成以綜合物流為中心,科技含量高、機械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化港口,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水陸聯運、水水中轉、連接干支流的大規模、多功能、綜合性、開放性的現代樞紐港口、華中航運中心。按照建立華中航運中心的構想,武港集團將以港口資源為核心、裝卸運輸為主體、關聯產業為支撐的多元化、集約化、規?;慕洜I格局。進一步整合地區性、流域性港口物流資源,構建與上港集團聯運的產業鏈,實現港口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的成立,將揭開武漢港發展的新的一頁,在新一輪經濟大潮的推涌下,一個充滿生機活力、承載厚望、具有潛力的武漢港將呈現在大家面前,通過兩港的互信互勵,精誠合作,為中部崛起戰略,共同構建和諧長江。
(集團辦公室)